8月3日,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、我校承办的2025年巴拉圭优秀青年“汉语桥”夏令营圆满落幕。参营的10名营员来自巴拉圭的多个高中和大学,从7月23日至8月3日深度体验中国文化,足迹遍布上海,杭州和北京三个城市。此次项目得到中巴友好交流协会的大力支持。
为期12天的夏令营主要由中文学习+中国文化+社会实践考察三个板块组成。通过汉语课程、文化讲座、沉浸式体验活动三个特色板块,让营员们收获满满:通过“场景化教学”,模拟日常交流、手机支付等真实生活情境,提升汉语实际应用能力;观摩学习中国书画、茶艺、古琴、武术、剪纸、孔明锁和民歌等技艺,体验中医针灸和刮痧;访问阿里巴巴集团,了解其发展历程,并感受中国企业的相关文化氛围;走进我校的多个实验室,聆听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验教学,与实验室的中国学生深度交流,感受我校科技创新的活力;登临飞来峰欣赏壮美河山;探访绍兴水乡,感受水乡的文化习俗。走访了杭州文庙,西湖,大运河景区,胡雪岩故居,长城,鸟巢等文化景点,深入北京胡同等有“烟火气”的地方,感受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在结营仪式上,营员代表张予用流利的中文动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:“回到巴拉圭,我一定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、所学所感分享给家人、朋友和同学们,让他们知道中国有多棒!”国际处处长武健寄语各位营员:“各位已经是中巴交流的使者了,希望大家能继续热爱中文、做文化的传播者、友谊的守护者;带着在中国的所见所闻,继续续写属于自己的‘中国故事’”。带队老师Wendy表示:“此次夏令营成为营员们新的人生旅程的起点,他们将成为中巴友谊的桥梁和种子。”
自2022年以来,我校已累计举办线上线下“汉语桥”项目12项,吸引了超过40个国家的上千名学员参与。我校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特色,将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与中文学习有机结合,通过“汉语桥”项目,有效促进了国际学生的交流学习,持续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。“汉语桥”项目不仅为国际青年搭建了认知中国的平台,更彰显了学校推进国际化办学、深化人文交流的坚定决心,为促进文明互鉴贡献了“杭电方案”,彰显了学校服务国家人文交流战略的使命担当。